欢迎来到河南经济网官方网站!
第三组广告
发布日期:2023-09-09|来源:网络|责任编辑:小编
新安县祥泰恒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梁钦:永不休止的走在探究中医路上

梁钦主任的少年时代是在“盛世不重来,  日难在晨”(陶渊明)的诗句激 励下,正值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时“十年内乱”到来,当时由于家庭出身的影 响不能再进高校深造, 一切美好理想也在“读书无用论”潮声中泯灭了。面对 现实,报国无门,人生将何去何从??人生价值何日实现?思想几度处于绝 望…… 。在无望中发现唯一摆在他面前能够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继承中医祖 业,别无选择,决意当一名合格的医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之初, 面对家书被抄和中医书籍文理深奥,概念抽象,易使人望而生畏等实际问题,所以就借来了高中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经济学》、 《古文观止》、 《辞海》、 《辞源》和《古汉字字典》 等工具书,经常“借书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则还”,从而不断的提高 自己的基础文化知识,为攻读中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父亲的指导下,不 懂的地方就虚心求教,把中医古典书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 《温病学》、《金匮要略》、《方剂学》、《内科学》、《儿科学》等高校教材进行系 统 学 习 。 白 天 下 地 劳 动 , 晚 上 灯 下 读 书 , 边 学 边 查 找 资 料 , 业余学习从不间断,对重要的临床书籍系统学习,反复背诵,重点掌握。那时 家境贫寒,不仅学习用的笔记本买不起,就连夜间学习照明用的煤油灯耗费 也难以支付,经常到山区供销社收购铺的废纸堆里找一些废纸本在背面做读 书笔记,这些手抄本至今还如数家珍的收藏着,每看到它感到热流传身,瞬间精力倍增,发奋读书乐不知疲。

1971年生产队派他去加工厂打铁,面对艰苦的劳动心存畏惧担心影响学 习,但是学医的决心矢志不移,把八小时之外和深夜作为他读书学习的最佳时间,当结束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四肢疼痛、满手血泡疼痛难忍的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一想起医业未竞就立即拿起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深夜学习通宵达旦是司空见惯的事。

由于长期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有一次晕倒在打铁棚下,救醒后的他 看到周围站满了关切的目光里饱含同情泪水的群众,由此看到了人民群众对 他学医敬业精神的同情和支持,使他信念倍增,决意弥坚。根据身体状况大队 把他调到林业队喂猪看守山林,这为他以后从事医疗临床提供了难得的宝贵 学习时间。风雨寒暑守护在山坳里的猪圈旁的破屋里,在用石头垒起的书桌 前潜心阅读,晚上睡在用麦秸铺成的地铺上,有时候雷雨声把他从睡梦中惊 醒,狂风吹打着用树枝编排的屋门发出"吱呀"可怖的声响,加之附近的荒山 坟冢上的猫头鹰尖叫声,使他心中顿感恐慌异常,但一读起书来一切恐惧抛 之于云外,依然去追求心中的梦想。在那连红薯粥都吃不饱的岁月里,而他身上却散发出超越现在优裕生活数倍的热量,身上有用不完的劲。

感受自我,苦亦乐乎 1970年到1980年的十年间从没看过一场电影和戏 剧,抽挤尽可能利用的时间坚持自学,无论是田间地头,打铁棚下或是猪舍圈前,除正常的学习外,每日接待不少的求诊病人,实践中经常为一病未决而四 处求教,对于那些自己治疗无效而被他医治愈的良方,一定要前往求教以期 掌握为度,并记录了大量的门诊病历和经验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的理论依据。期间追求学医的决心不曾为严酷的政治压力而颓丧,亦不曾为艰苦的劳动而动摇,而是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没有这十年厄运的磨砺,就不会有今天的收获,是艰苦的劳动亦是出彩的荣光,虽苦尤甘。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政治内乱"后的1980年5月梁钦 被组织上安排在新安县仓头卫生院从事内科治疗工作,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 愿望。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岁月里,从来没有忘记往昔的艰辛,进而更加珍惜宝 贵的工作机会,勤奋自勉。曾在医院用三年时间系统的学完了全国高等院校 中西医教材并作了3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北京中医函授以平均90分成绩获得毕业。1984年洛阳市中医技术竞赛中均获得第一名。

1980年梁钦第一篇医学论文发表后,手拿着赠阅杂志和稿酬2元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告诉家人把这2元钱作为最珍贵的储蓄,成为激励他在事 业上努力奋斗的助燃剂。因为在这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前,他不知写了多少遍,8分钱的邮票一次次投出,累以数百倍2元钱的代价,换取了这成功的一篇,虽然,它从质量角度或从研究的深度及刊登杂志的档次远逊色于之后发表的 数十篇论文,但它的出现使梁钦看到了追求的希望,品味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回首暮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真实感受。

梁钦回忆到在洛阳第二中医院时被河南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王成云等十 几个人围起来,每人手持教材轮流提问,当他对答如流时,他们震惊之后便是 虚心请教,问他怎么记这么熟,有什么捷径?对此他抱之以苦笑:“哪有什么诀 窍?功到自然成!"因为他明白,获得的背后是辛勤劳动的付出。时空飞转到古稀之年每谈及痰瘀致病论治内科急症之术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无论是在乡村卫生院,或县城中 医院工作,从来很少和家人一起度过节假日,大量功夫用在病人治疗上,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社会关注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焦点问题, 查阅国内外研究资料,根据中医传统的治疗特点,进行分类观察,择优舍弊, 反复筛选,精益求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中风偏瘫病人根据 CT、核磁共振 显示结果,制定出特殊的针刺方法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995年在全国中 医学术会议上发表了"痰瘀同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79例临床研究"论文,并 获同期优秀论文奖;1999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中药直肠滴注治 疗乙脑高热18例临床观察"的论文;2000年在《中国医药学》杂志发表"缺血 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等论著。近十年来他采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心气虚,对79例心肌梗塞病人中医非手术(放支架、搭桥)治疗3个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获国家发明专利,这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疑难病的痰瘀同治经验 》一书 , 并于2010年元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全国发行,同年8月在甘肃全国中医急诊会议上大 会演讲"痰瘀毒邪论治内科急症"的论文,在2011年《环球中医药杂志》5 期发表"从痰瘀毒邪论治内科急症举隅"等论著,2016年《环球中医药杂 志》第2期发表"大秦艽汤从痰瘀毒邪论治内科急症"的论文。2020年古稀之年到来前完成了《疑难病痰瘀同治经验》的再版,对十年间中医对疑难病研究的新方法增补其中,北京中国医药大学姜良铎教授赠联: “立论活人,当年无愧习医圣;善书妙说,今朝有情颂良方”。



分享到:

    高端访谈

    热搜词